(转载自央视财经)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领导下,各地纷纷开展农民运动,湖南省衡东县的柴山洲特别区第一农民银行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这家银行开创了中国红色金融事业的多个“第一”。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人民银行联合策划的大型融媒体报道《红色金融路》,今天播出第四集,记者就来到了这家银行。
湖南省衡东县柴山洲村靠近湘江,当地村民称,九十多年前这里的农民基本上都是靠天吃饭,因为离湘江太近,一旦江水漫溢,这里很快就会变成一片泽国,粮食就会颗粒无收。为了抵御这种水旱灾害,提升农民的生活品质,大力发展经济,当地的农民协会和由它产生的柴山洲特区第一农民银行就在湘江岸边诞生了。
这栋砖石土木结构的“夏拜公祠”就是柴山洲特别区第一农民银行的旧址。1926年,受中共湘区委员会派遣,柴山洲创办了农民协会,协会集资开办了农民银行,这是第一家以“农民”命名的银行,银行成立的目的就是利用自身资金优势,发放低息贷款,组织平粜,平抑市场物价。
粜是什么意思呢?湖南省衡东县史志办原主任萧汉表示,就是把东西平价卖掉。银行办起来以后,要解决农民生产、生活方面的问题,生产、生活有困难都可以通过银行借贷解决问题。当时三四月份正是春荒的时候,有的农民家里粮食没有了,要吃饭怎么办呢?地主家有很多谷子,银行就按稍低于市场的价格收来,比如市场价10块钱一担谷,银行可能就是9块5、9块。
平价卖跟银行有什么关系呢?穷苦老百姓拿不出钱,通过银行贷款付钱,银行就代老百姓付钱给谷子的主人,下半年农民收获谷子了再把钱还给农民银行。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以稻谷为媒介做了一种结算方式或者交易方式。
为什么要办银行、怎么办、为什么人服务,都在《柴山州区第一农民银行表决宗旨》中写明了。比如借款人资格以雇农、佃农、小商人、手工业、青年、妇女、农民为主。银行的服务对象有资格要求,是因为农民协会是为农民办事的,不是为地主富豪服务的,一定借的是没钱的、生产有困难的贫农、佃农、手工业者。
农民银行筹设以后,自主发行了一种分量轻,隐蔽性好且易于携带的软质白竹布币。这也成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金融机构发行最早的货币,布币在衡山、湘潭一带流通。但因为当时发行时间短,发行量小,现在的农民银行旧址里已经没有当年白竹布币的实物。
湖南省衡东县史志办原主任萧汉称,当时发行的白竹布货币已经没有了,货币解放以后还出现过两次,可惜都没有把它保留下来。根据大家回忆的货币的样子,有一个仿制的货币,跟纸印刷的货币不太一样,这个是写在布上。
那个时候不像现在到处有印刷厂,可以去印。当时柴山洲农民协会有一个秘书,懂文墨、会写字,就让他用毛笔一张一张写,写了以后,再盖上银行负责人的图章,一个经理的图章,一个会计的图章。白竹布币当时就是白色的底、黑色的字,盖上红色的图章,色彩丰富好看。
为了了解当时的情况,记者辗转找到了当时柴山洲特别区第一农民银行经理文海南的后人文尔龙的家。文先生家里至今还珍藏着当年银行的度量衡——“公平斗”,上面写着“政府行斗”当年就用它用来装谷子,用来平粜,相当于是一个量斗。
发放低息贷款,组织平粜,发行货币,一系列措施使得柴山洲特别区第一农民银行在当地农户当中拥有很高的信誉度。为了确保农民银行发行的货币流通便利,让贫苦农民得到真正的实惠,当地农会兴办了农民消费合作社,用白竹布币保价收购农民的农副产品。
湖南省衡东县文化遗产事务中心主任罗杰斌表示,湘江前一二十米就是消费合作社,当时这个地方的水运相当发达,船运、人流量相当多。当时消费合作社把物品平价、低利润地卖给当地农民,所以物资销售非常快,卖得非常好。而且这里进货也比较方便。在银行和消费合作社建立以后,附近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大的改善。
柴山洲特别区第一农民银行,虽然只存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但是这个居于偏僻乡村的农民银行开创了多个“第一”。它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家红色银行,也是第一家冠以“农民”二字的银行,发行的白竹布币是迄今发现的第一种红色货币。尽管这家银行还算不上现代意义上的银行,但是它却是中国共产党开创现代金融事业的一次有益尝试,为之后红色金融事业的开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